第一百七十八章:灭国·安遗民-《大周守藏史》
第(2/3)页
有风允留下的安排,下次再来时,安地应又有新貌。
随着颠簸—,一昼夜后,午时——
郢都!
穿过郢都城门,入典籍宫,此时已有一人在此等候。
孙叔敖…
“见过风子,老夫不请自来,还望海涵。”
风允回礼。
“不知楚相来寻允,是为何事?”
屈原见之,驱散奴婢,安排项燕在门外看护,他坐在其旁,为两人斟茶。
一夜,孙叔敖与风允详谈了那《化奴为民·楚人不绝》之策。
一旁聆听的屈原表情十变。
而与风允详谈的孙叔敖也神色精彩。
可……
聊至夜深,孙叔敖都只是谈策,而不提楚君一字。
直到,孙叔敖对这策了解透彻之后,才慢悠悠起身。
行之一礼道:“风子,此策蕴含大玄妙,待余先归去思索思索……”
待,时无限也。
孙叔敖也被风允策内的预想所惊,其损害与利,非此时的楚国能接下的。
告辞之后,屈原才道:“风子,君上观您之策时,欲下令捉拿与您,准备公布此策,以无德论。”
“可孙叔敖先生在其旁劝解,君上方才暂熄。”
“那允,确该谢过孙叔敖先生。”
风允微思。
“原,你抄录《列国·百越》,可与孙叔敖先生一观?”
闻之。
屈原摇头。
“风子虽说可给世人观之,但愿还是以为,需观察世人,方可观之……原以为国相已有自己的道,无需继承此道。”
继承?
风允摇头。
“他山之玉,可以攻石,我的道无需特定的人去传承,只要有人觉得有用,就拿去用就是,何须藏着…”
“我之后抄录一份,赠与孙叔敖先生吧。”
赠书,也是大礼。
屈原闻之,道:“风子虽不认原为弟子,但原学其玄,自然可为风子代笔。”
风允欲著书-《列国·楚》之事,屈原自然知晓。
对此,风允也不拒绝。
“莫耽误伱的事情则可,待《列国·楚》一书出,我怕是还需你这位楚人多多校正。”
屈原一笑。
“多谢风子,原能为风子校正,是为荣幸。”
风允摇首。
“怕这是我的荣幸。”
“待你抄录《列国·百越》后,拿我提几句,以赠楚国,纳入楚国典籍宫,让楚人皆能习之吧。”
“还有那《列国·禹越》,此书也抄录一份,留于楚……”
说着,一尊小鼎从青枝之中,化作流光而落,风允递交给屈原。
屈原欣喜,恭敬接过……
待屈原走后,风允拿起一帛书,以书——
扬粤若败,必入百越之地,王不若借道于扬粤,有风泽之盟,可让其前往艾地,与姑篾争,而去古艾与姑篾之难。
王切记,此番只为报当初,扬粤赠百越万石粮食,二十车兵甲之恩,此后再无此情。
收好帛书,此时风允无细作之人,被看守在典籍宫,即使是以冶鸟高飞,他也无遮掩气机之法,会因为楚国国运而拦下。
欲行此事,需待……
……
九月·霜降——
天气冷了,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再有半月,就入为立冬。
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
“项燕,取些五十金,随我出门。”
这段时日,风允每日都出门,以记楚国国情,但也仅限于郢都当中,出城只能前往安地,而前往安地都需要向楚君表明,首肯方前。
对此,风允也不欲出郢都,这郢都城都未记完国情,何谋城外呢?
项燕很快备好马车。
“风子,欲去集市?”
风允点头,入车中。
项燕安排几位护卫在后跟随,自己则驾车前往。
“风子,您欲买些什么?”
项燕驱车,隔着木板与风允说话。
五十金,这可不是小数目。
此时一壮汉一年的口粮,也不过半金。
“买些未脱壳的粟、麦、稻,再买一些细碎的兽皮料……”
“风子是要送往安地?”
风允颔首。
“不知驿传可有押送的人员?”
项燕不假思索。
“有的……”
有就好。
风允在项燕的带领下,先去驿传,安排了拖车跟随,再入集市,购买各种货物。
“再买些菽豆吧,冬日少肉食,吃些豆,也能养人。”
一阵安排后,天也暗了下来,其写下信,交了钱,让驿传的人一同带往,风允也离开,归典籍宫。
“今日楚集秩序,略有混乱,其摊贩无地,地痞尤多,做生意而不安稳,不利行商,不利成大市也。”
将今日所见楚国国情,记录在书……
第(2/3)页